宣教日引系列

當地的人說,一到雨季,巴安吉人(BAANGI) 的村莊交通就會被阻斷。這裡的生活條件落後,一般人不會走入。
他們僅有三萬多人,住在尼日州貝納南部的巴安吉鎮。除了母語巴安吉語,有些人也會講該地區的主要語言豪薩語。
巴安吉人的伊斯蘭教信仰,混合了部落的泛靈習俗。環球錄音網(GRN)錄製了巴安吉語的有聲聖經故事,與簡單的福音信息,但需要有心人將這些資源推播到巴安吉人的生活中,他們才有機會聽見救恩之音。目前尚沒有巴安吉語的《耶穌傳》電影,我們期待有一天會有電影佈道的團隊來到此村莊,為他們架設露天福音電影院。
但感到欣慰的是, 住在他們周邊的利拉人(Lela)和達卡卡里人(Dakakari)當中,已經有基督徒。希望這兩個群體能興起福音運動,並帶領巴安吉人成為我們主內的手足。?
★★ 禱告 ★★
天父,即便已有99隻羊得救了,但耶穌說祂仍會為那一隻走迷了路的羊,往山裡去尋找牠,而且找到了就為這隻回家的羊大大歡喜。感謝祢就是這樣鍥而不捨地尋找我們,才使我們如今可以在祢的家中,所以我們也禱告,會有祢所差的宣教團隊,不害怕路的崎嶇、不在意時間的花費果效,願為祢的巴安吉人翻山越嶺,把福音千里迢迢地帶到這個村莊。親愛的父啊!不要忘記巴安吉人是祢所造的。祢是大有能力又滿有慈愛的主,為了打破罪對人的綑綁,祢連獨生子耶穌基督都賜給我們了,還有什麼能隔絕祢與受造物之間的愛呢?願祢興起,拯救巴安吉人回家!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,阿們!
(資料蒙允許,摘錄自「宣教日引2023.01.04」)
宣教日引系列

傑巴拉(JEBALA)一詞來自摩洛哥阿拉伯語「Jbel」,意思是山,因此傑巴拉的意思是山地人。他們傳統上住在摩洛哥北部的里夫山區(Rif)一帶,人口約有128萬人。傑巴拉人喜歡穿尖頭皮拖鞋,頭戴蘆葦帽。他們的音樂家,有時會表演蘇菲派的迷幻音樂。
多數傑巴拉人是農夫,在山區水源充足之地開墾灌溉,並靠養雞、養羊豐富他們飲食的來源。
由於傑巴拉人非常看重家庭與家族的關係,且伊斯蘭文化串起他們生活的大小事,若個人要改變信仰,他將面對一個痛苦的掙扎,失去家人的認同,被隔離在以伊斯蘭為主的社交生活圈外。但眼前最大的問題是,他們光是要聽見完整的福音,就相當困難了。有誰可以來到他們生命中,與他們分享耶穌基督的事呢?
★★ 禱告 ★★
天父,我們相信,當人真實遇見祢、深深降服於祢的榮耀時,看待這地上一切的目光就會霎時改變,生命的優先次序也會截然不同。我們會有從聖靈而來的勇氣,在艱難的環境中做出合祢心意的選擇,並倚靠祢的恩典得勝。我深信這些也會發生在真實遇見祢的傑巴拉人中!跟隨耶穌確實會有困難,但我們祝福傑巴拉人與主之間深刻的愛,能戰勝困難,使他們尊主居首位。傑巴拉人要甘之如飴地唱道:「我心屬主,我靈屬主,讓主居首位;諸事皆以主為依歸,讓主居首位。」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,阿們!
(資料蒙允許,摘錄自「宣教日引2022.12.26」)
宣教日引系列

圖阿雷格人(TUAREG)最明顯的外貌特徵,是男人臉上不輕易摘下的靛藍面紗,除了抵禦風沙的作用外,他們也認為面紗能避邪。當脫掉藍色面紗與罩袍時,他們的皮膚往往會被染上藍色,於是他們被稱為「藍人」。
圖阿雷格人是分布在撒哈拉沙漠周邊的半游牧民族,他們是現今利比亞地區古柏柏爾人的後代。非洲國家獨立後,圖阿雷格人的領土被現代幾個國家的疆界劃分開來,所以現今幾個國家的境內,例如尼日爾、馬里、阿爾及利亞、利比亞和布吉納法索都有他們的蹤跡。
圖阿雷格人說塔馬切克語(Tamasheq),並保存一種古老獨特的提非納文字。在階級社會中,他們被分成貴族、自由人或奴隸。他們雖信奉伊斯蘭教,會慶祝伊斯蘭節慶,但未必守齋月,且會尋求民間信仰的法術和神靈。」
圖阿雷格屬母系社會,不似其他穆斯林婦女低微的處境,圖阿雷格女人擁有家中所有財產,並且擁有讀書識字的機會。
★★ 禱告 ★★
天父,雖然圖阿雷格人處在廣大的沙漠中,離我們很遙遠,但天父啊,祢是創造圖阿雷格人的主,他們未成形的體質,祢的眼都能看見,黑暗又怎能將他們隱藏起來使祢看不見呢?我們祈禱,圖阿雷格人的牆垣常在祢眼前,祢必不忘記他們,為他們興起拯救的角,來帶領圖阿雷格族歸向祢。我們禱告有提非納文字或塔馬切克語的福音資源,能觸及到圖阿雷格婦女和孩子。願福音故事在孩子們年幼柔軟的心田發揮功效,使他們如同小大衛般敬畏倚靠祢,長大后成為事奉永生神的勇士,或勇敢聰明的底波拉、亞比該。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,阿們!
(資料蒙允許,摘錄自「宣教日引2022.12.16」)
宣教日引系列

沒有意外的話,西迪貝都因人(Sidi Bedouin)幾乎都是穆斯林,大多數人也信仰稱為「金尼」(Jinni)的神靈。
在現代個人主義的社會中,我們很難理解貝都因人以群體為導向的思維。在做決定前,他們一定會尋求家人甚或部落的意見。部落的一切即代表個人,一榮俱榮,一損俱損。一但離開部落與家庭,這人將失去保護,一無所有。
眾所皆知,貝都因人拒絕接受外來的法治、權威,因此外人很難走進他們的世界和心裡,福音亦如是。但歷史上曾有一位探險家–威福瑞‧塞西格(Wilfred Thesiger),他本是貴族爵士,卻堅持用最原始、與當地人一樣的生活方式,兩度穿越沙漠,與貝都因人共同生活,成為貝都因人唯一視為「自己人」的外來者。
「你的麵包你的鹽我曾吃過,你的美酒你的水我也飲過;你的死亡我陪你度過,而你的生活也一如我。」從塞西格最喜歡的這首詩,我們可以窺知他如何贏得貝都因人的心。這也是時至今日,有了科技、網路、福音資源,我們仍非常需要培養宣教師,走進未得之民當中,效法基督道成肉身,生活在他們當中的原因。。
★★ 禱告 ★★
天父,貝都因人是按着祢的樣式被創造的,因此他們對愛、陪伴、同在、群體,也同樣有着渴求與感受力!我們祈禱祢把對西迪‧貝都因人的愛放在祢的子民心中,有人願意認領這個族群,委身地為他們代禱;有人則勇敢回應呼召,以道成肉身的生命,建立與他們同坐席的親密關係。我們呼求祢攻破西迪‧貝都因人拒絕基督的心牆,使他們接受基督所做成的救恩——基督為他們流出寶血、付上生命的代價,將他們的生命買贖回來,歸他為義。因此得救的西迪‧貝都因人要獻上自己當作活祭來榮耀神,向沙漠的游牧人傳揚神的作為。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,阿們!
(資料蒙允許,摘錄自「宣教日引2022.12.04」)
宣教日引系列

被稱為「沙漠勇士」、「岩石人」的圖布人(Tubu),又稱為泰達人(Teda),在利比亞的提貝斯提山區以及鄰國查德,過半游牧的生活。
這些強悍的人有自己的部族規矩來管理部落、家庭的事務,法律在此不管用。部落通常是以血緣關係為基礎的氏族集合體,各部落有自己的地盤、牧場和水井,個人擁有自己的牲口群。氏族之間會因偷竊、謀殺等事由爭鬥,進而引發一連串血債血償的復仇行動。
從利比亞狂人格達費獨裁時期(Gaddafi),政府對圖布人施行了嚴重的歧視高壓政策(尤其在庫夫拉綠洲),取消其公民身分,宣布他們屬於查德,並趕他們「回家」。利比亞圖布人被剝奪了所有公民福利,包括教育和醫療援助。2009年11月開始,政府強制驅逐和拆除圖布人的房產,反抗者被逮捕,許多人只好逃向山區。
★★ 禱告 ★★
天父,求祢纏裹圖布人所承受的歷史傷痕,打破惡者蓄意在這族群中樹立的圍牆,好讓福音使者有機會走入他們當中!主啊,祢讓圖布人看見歷史的君主利用武力來鞏固勢力,而祢是謙和的君王,更用自己的生命來為人們付上贖價!我們禱告圖布人要擁戴基督為王,領受祢的拯救和醫治,「因你所受的鞭傷,圖布人要得醫治;因你所受的刑罰,圖布人要得平安!」求祢使用各樣福音資源來與圖布人對話,使他們從故事中感受到祢愛的力量與擁抱!祢完全的愛澆灌圖布部落,將一切懼怕除去,帶來更新、和好與盼望,將被撇棄的他們領回祢的家中!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,阿們!
(資料蒙允許,摘錄自「宣教日引2022.12.04」)
宣教日引系列

貝達維.貝都因人(Badawi Bedouin)的部落,隱藏在一望無垠的礫漠荒野中。在都市人眼中,這樣的生活環境非常艱辛,沒有電,沒有水(必須自己鑿井)……但不羈的貝都因人,寧可擁抱沙漠的自由,也不想被現代化社會所束縛。於是在漫長的歲月中,他們始終獨立於世俗之外,在大漠風沙中磨出堅忍的意志,或許離了沙漠和部族,融入社會這件事對他們來說,比適應沙漠還難。
駱駝是貝都因人最重要的好朋友和交通工具;族長是領導部落的權威,族人皆遵行約定俗成的部落規矩。但「永遠不會離開沙漠」的貝都因人,近年受到政府優惠政策的影響,部分已來到城市周圍屯墾定居,或轉為半游牧型態。
政府發展的觀光業, 也在慢慢地改善他們的生活。遊客可以參觀貝都因部落,貝都因孩子們也可借此看見「現代人」的生活樣貌和價值觀;而從不為人打工的貝都因人,也為遊客牽起了駱駝的韁繩,以賺取小費;一些埃及貝都因人更學會使用網絡,招攬觀光客來家中「沙發衝浪」(Couchsurfing)。
★★ 禱告 ★★
天父,貝都因人即便搬來城市,或開放家庭讓人參觀,但他們身邊來來去去都只是一些好奇的過客,或出於善意想改變他們生活的人。我們真心為埃及貝都因人祈求,能遇見向他們展現基督委身之愛的宣教士,一個願意付代價走進貝都因世界,學習尊重與關懷他們的福音使者:願他如同施洗約翰,甘心丟棄物質榮華,只願祢的心意成就,在曠野預備主的道,修直祢的路,除去貝都因人心中的荊棘雜草,預備能夠領受福音信息的心田。願凡事獨立、不容易信任他人的貝都因人靈裡甦醒,意識到自己非常需要救主,有願意倚靠祢的心。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,阿們!
(資料蒙允許,摘錄自「宣教日引2022.11.27」)
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269巷5號
電話 02-23631035
傳真 02-23633343
信箱 agape259@hfpchurch.org.tw
© 2016 中華基督教長老會台北信友堂版權所有.
Hsin-Yi Friendship Presbyterian Church in Taipei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