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nu

為萬國萬民禱告

2025-09-10
宣教日引
【宣教日引】日本與基督教的距離-日本宣教史

這片基督徒人口僅占1%的土地上,日本與基督教的距離沒你想像得那麼遠。早在16世紀末,葡萄牙傳教士沙勿略開啟了日本與基督信仰的第一次親密接觸。日本基督教並未局限於傳統的布道模式,而是不斷發展出多元且富有創意的福音策略。這幾周讓我們來為這個國家禱告。

   這片基督徒人口僅占1%的土地上,基督教對多數日本人來說,是個遙遠又陌生的名詞。

調查顯示,高達37%的日本人認為基督教「不太可靠」或「一點也不可靠」,34%的人表示「不確定」。相較之下,日本人高度信任佛教和神道教,分別達到61%和42%。

當被問及對基督教的觀感時,有一部分的人回答「神祕」。

不可靠的、未知的、神祕的宗教——是今天日本人對基督教的印象。

然而,鮮為人知的是,日本宣教史並非始於21世紀,而是可追溯至16世紀,擁有超過400年的悠久歷史。但這些宣教前輩彷彿一腳踩進荊棘地,茂盛生長的荊棘,一次次掩蓋了他們的足跡。

讓我們穿戴好屬靈裝備,撥開荊棘,一起探尋上帝在日本宣教的身影。

★★ 禱告 ★★

天父,祢不斷地用歷史,向我們證明正在行動。整本聖經都啟示了是一位宣教的神,從揀選亞伯拉罕開始,展開了祝福萬國、救贖萬國的心意,為人類帶來社會、政治、經濟與靈性的整全救恩。願聖靈激勵我們的心,使我們在各自不同的崗位上,參與在的宣教行動中。求神敞開日本福音之門,差派人以創意、多元的方式,繼續在日本各地開疆拓土。我們也為日本教會禱告,祈求神供應他們人力、福音資源及金錢上的一切需要。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,阿們 。

(資料蒙允許,摘錄自「宣教日引2025.04.15」)


2025-08-27
宣教日引
日本與基督教的距離-東北的家庭教會

這片基督徒人口僅占1%的土地上,日本與基督教的距離沒你想像得那麼遠。早在16世紀末,葡萄牙傳教士沙勿略開啟了日本與基督信仰的第一次親密接觸。日本基督教並未局限於傳統的布道模式,而是不斷發展出多元且富有創意的福音策略。這幾周讓我們來為這個國家禱告。

   由於年輕人口外移,日本鄉村的教會普遍人數不足,高齡牧者一人牧養數間教會。宮城縣鹽釜聖經浸信會的大友幸一牧師,根據多年在地牧會的經驗,提出了一個新的可能:家庭教會。

這種以信徒為主的家庭教會,不再將人局限於教會建築內。信徒作為領袖,開放自己的家,邀請周遭鄉親前來聚會。聚會時間不限於週日,地點也不限於教會。教會牧師的職責是培養、協助信徒領袖,及有意願成為信徒領袖的人,同時在聖禮上提供必要的權威註。

大友牧師認為,相較於擁有教堂和牧師的傳統教會,這種家庭教會模式在開拓上更具機動性,也更適合在鄉村及災區推展福音。此外,對於認為「教會不是屬於他們的地方」的非信徒,家庭教會更有效降低他們的抗拒感。

★★ 禱告 ★★

天父,以無限的智慧將這個世界造成的家,首先將祢的家開放給了這個世界。按的美意,又賜給我們每一個人自己的家,使我們可以學習像,將我們的家開放給其他的人。謝謝祢藉著大友牧師的經驗與成果,讓我們看見日本教會新的可能。願的話語感動更多日本人,使每個鄉村、每個角落,都有信徒願意挺身成為領袖,開放自己的家,成為弟兄姊妹交通、彼此相愛的溫暖空間。願日本基督徒以生命見證的榮美,吸引周遭的親朋好友渴望認識,並在家庭教會中經歷來自於的愛。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,阿們。

(資料蒙允許,摘錄自「宣教日引2025.04.13」)


2025-08-20
宣教日引
日本與基督教的距離-神學教育現狀與展望

這片基督徒人口僅占1%的土地上,日本與基督教的距離沒你想像得那麼遠。早在16世紀末,葡萄牙傳教士沙勿略開啟了日本與基督信仰的第一次親密接觸。日本基督教並未局限於傳統的布道模式,而是不斷發展出多元且富有創意的福音策略。這幾周讓我們來為這個國家禱告。

   說到亞洲的神學院,大家可能馬上想到香港、新加坡、韓國、台灣等地。那麼日本呢?日本有神學院嗎?有,而且還不少。從1875年同志社大學創校至今,日本已設立數十所神學院。

回顧過去,日本的神學教育有幾項特色:教學內容大多是直接移植自外國,缺少處境化,沒有按日本的需要,調整西方神學內容與教育體系;另外,是否加入國家教育體系,一直是個重要議題,有不同的優勢與挑戰。

而現在的日本神學教育,則意識到教會全職已不能滿足社會需求,開設教育、社會福利、人道救援等多元課程;在教學形式上,為了適應現代人的需求,出現非全日制和線上授課為主的神學院。然而,除了少數位於大城市的神學院,大多數學校都面臨學生人數下降、經營困難的問題。

面對以上現況,學者中村敏提出3項建議:一,以日本文化的角度思考神學教育,使其更貼近日本處境。二,加強各神學院之間的連結、合作,共同面對挑戰。最後,也是最重要的,就是回到耶穌基督門徒訓練的精神,重新思考神學教育的本質——不只是養成知識,更是培養品格。

★★ 禱告 ★★

天父,祢按照的智慧創造天地,又藉著這智慧將的真理啟示給我們,並將一切奧祕都藏在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裡面,更藉著聖靈的引導,使我們得以明白真理。我們將日本的神學教育仰望在主的手中,求的智慧來幫助的僕人,使他們能夠找到適合日本的福音敘述方式,讓日本這片土地上的人更多認識。願日本各神學院打破界線分明的日本文化,勇於彼此合作,互相幫補與成全,共同面對學生人數下降、經營困難等諸多挑戰。願日本神學教育在開設多元課程滿足社會需求的同時,不失其本質——既傳遞知識,更傳遞屬基督的美好品格。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,阿們 。

(資料蒙允許,摘錄自「宣教日引2025.04.12」)


2025-08-13
宣教日引
為佛教世界禱告-泰國

佛教是亞州未得之民的信仰之一,而佛教徒的目標是成佛,並非倚靠神,否認有主宰或造物主。佛教的三大地理體系之一的南傳佛教是由印度向東南亞的斯里蘭卡、緬甸、泰國、寮國、柬埔寨傳播。這幾周讓我們來為這幾個國家禱告,也為身處當地的宣教師禱告。

   泰國給予男性很大的包容,男人往往年輕就流連娛樂場所,究竟要如何向泰國男人傳福音呢?

OMF內地會的宣教士索性以球會友,開啟創意宣教的路!足球深受泰國全民喜愛,所以Sattha信心足球事工製造許多機會,讓足球員和短宣隊,配搭在地教會走進社區。

小小的足球,破冰一把罩,打破語言及文化障礙,凝聚社區不同背景的人。年輕人在運動中找到自信,建立有紀律的健康生活,也接觸到基督信仰。

足球事工消融了人們對基督教的隔膜。Sattha把足球帶入耙柒村莊,村長儂起初袖手旁觀,後來固定每週帶十幾位孩子參加訓練。孩子上生命課程時,儂在一旁,也聽見了福音。耕耘四年多,村莊終於結出初熟果子,校長也在聖誕節開放學校,讓宣教士分享耶穌降生的故事。

「踢足球傳福音」,讓宣教士的足跡踏遍泰國中部十三多個省分。還有,耙柒村莊中不識字的老婦人,也學會用圖片向鄰里傳福音。無所不能的上帝,使用每個人的興趣、才華、特質,點亮這個世界。

★★ 禱告 ★★

天父,感謝祢給OMF宣教團隊創意,以足球敲開泰國佛教徒群體的心門,願雲柱火柱的同在,陪伴Sattha信心足球事工深入泰國大小城鎮,無論開拓或跟進、門訓,都求賜下恩典與澆灌聖靈,帶來許多人生命更新的見證。我們祈求不斷興起年輕同工,甚至是本地門徒,委身於這個足球事工。願足球隊與短宣隊、當地教會有美好的配搭合作,凡他們腳掌所踏之地,都賜給他們,使他們留下深刻的福音佳美腳蹤。求供應團隊一切需要,興旺同工的身心靈。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,阿們。

(資料蒙允許,摘錄自「宣教日引2025.02.28」)


2025-08-06
宣教日引
為佛教世界禱告-寮國

佛教是亞州未得之民的信仰之一,而佛教徒的目標是成佛,並非倚靠神,否認有主宰或造物主。佛教的三大地理體系之一的南傳佛教是由印度向東南亞的斯里蘭卡、緬甸、泰國、寮國、柬埔寨傳播。這幾周讓我們來為這幾個國家禱告,也為身處當地的宣教師禱告。

愛必須轟轟烈烈,訴諸言語嗎?未必盡然。但愛,讓人有所行動。正如聖經中,上主沉默了400年後,那位世人口中的「道」,親自成了肉身,住在我們中間,滿有恩典與榮光,更在十字架上以完全的犧牲,銘刻下永不能磨滅的救恩記號。

這一季,我們多方輾轉想訪問寮國宣教士,但每條線追到最後,都斷在宣教士那端。唯一短暫通上話的一位,口氣十分緊張,細細地查驗了我的身分,但提起寮國,瞬間如蚌殼緊閉,諱莫如深,連連說:「風頭很緊。」我們只能匆匆掛上電話。

當最後一條談話希望的線索,從安全管道回覆「此時緊張不宜」,我忽然明白,「沉默」,足以訴說他們的福音處境。

寮國宣教士,是一群沉默的行動者,他們的名姓不會有人知曉,也不會留下任何書寫記錄供人紀念。今天,我們為寮國前線無名、無聲的福音工人禱告,求主親自保守他們所做的工、所行的路,並供應他們所需。

★★ 禱告 ★★

天父,我們為寮國的宣教士、福音使者禱告,他們默默地透過行動、生活的樣式,彰顯祢的恩典與榮光,願神讓他們成為燈台上的光,吸引眾人就近福音。詩篇說:「耶和華的使者在敬畏神的人四圍安營,搭救他們。」求祢看顧宣教士,在他們所行的道路保護他們,救他們脫離捕鳥人的網羅,並充足供應一切的需要。當他們有講說福音的機會時,祢大能的話語觸摸寮國百姓,成就祢所喜悅的旨意。祈求祢柔軟當權者的心,謙卑地知道用腳踢刺是難的。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,阿們 。

(資料蒙允許,摘錄自「宣教日引2025.02.26」)


2025-07-30
宣教日引
為佛教世界禱告-柬埔寨

佛教是亞州未得之民的信仰之一,而佛教徒的目標是成佛,並非倚靠神,否認有主宰或造物主。佛教的三大地理體系之一的南傳佛教是由印度向東南亞的斯里蘭卡、緬甸、泰國、寮國、柬埔寨傳播。這幾周讓我們來為這幾個國家禱告,也為身處當地的宣教師禱告。

或許柬人對福音不是心硬,只是感到陌生。柬人與僧佛,自滄瀾王國起,就在歲月中並肩而行。這種長久的陪伴,如同滴水穿石,無法忽視。所以,宣教士披星戴月、翻山越嶺地來了。

1995年,赤柬政權下柬埔寨支離破碎的報導,觸動了史偉家(Daniel Zwygart)的心。在瑞士五星酒店當廚師的他,像酒政尼希米向上帝禱告,想去重建城牆。多年後,偉家來到柬埔寨東北部。儘管他與台灣妻子葳葳埋頭耕耘,但陪伴的朋友們,似乎仍未準備好要將生命交託給耶穌。

「作為開拓宣教士,我們可能看不到豐收的成果。其他人或許會看到。想要收割,首先必須播種,而播種需要辛苦的勞作。其實,播種之前,可能還要先耕田,把所有石子清理出來,才能結出果實。」

偉家和葳葳宛如農夫,單純赤誠地守候田地,不疾不徐,因為明白:「我的獎賞不在於所謂成功的事工,而在於上帝。我們來到這裡,不是為了證明自己,而是要榮耀上帝。」

★★ 禱告 ★★

天父,宣教士在異鄉,被強大的社會傳統包圍,好像倒進洋海的小水滴,看似微不足道,但弟兄姊妹的禱告,就像無形的軍隊相伴。求祢開啟眾人的眼目,看見祢的火車火馬圍繞前線的宣教士與禱告者,而祢是得勝的旌旗與元帥。(王下6:16)「看哪,農夫忍耐等候地裡寶貴的出產,直到得了秋雨春雨。」我們以信心仰望叫萬物按時生長的神,必在偉家與葳葳撒種、澆灌的土地工作,並深信祢的國度就像芥菜種子,是百種中最小的,但終將在柬埔寨人心中成長為大樹。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,阿們 。

(資料蒙允許,摘錄自「宣教日引2025.02.24」)


掃描分享QR